返回網站

特別報導-防治骨鬆 一年一針真輕鬆

2021年5月19日

近年來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有諸多進展,除了達到有效預防骨折外,現在還有1年1針的新藥問世,希望提高用藥順從度,讓療效不打折。

 

【檢視篇】

 

我真的骨鬆了嗎?

 

隨著人口老化,骨質疏鬆對健康威脅日益明顯,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出警告,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健康殺手!根據統計,國內65歲以上女性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,但很多民眾卻都忽略它,醫師建議民眾不妨花一點時間,評估自己是否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,及早做好必要的保養。

 

骨鬆症的危險因子

 台中童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徐少克指出,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有下列幾種,民眾可依照以下因子進行評估,如符合項目愈多,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愈高,包括:

 

1.父母有骨質疏鬆症引發的骨折

 2.體重輕於同齡之第25百分位或BMI<20KG/M2

 3.年輕時有不明原因的骨折 

4.40歲之前停經

 5.累積達兩年以上無經期

 6.長期使用類固醇(每天使用劑量5毫克以上)

 7.老年失智無戶外活動

 8.甲狀腺機能亢進1年以上

 9.肝硬化

 10.長期抽菸、喝酒

 11.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者

 12.類風濕性關節炎者

徐少克說,罹患骨鬆症者發生骨折的機率約為腦中風的2~4倍;且骨鬆引發髖骨骨折人口每年約增加5%,而發生髖關節骨折第1年的死亡率,男性為22%,女性為15%,相當於乳癌末期死亡率,顯見其死亡威脅是不亞於癌症的。

 DXA檢查骨鬆最準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檢查,徐少克表示,民眾首先應了解自己是否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,如是,應接受正確的檢查。

 

目前坊間有一些骨質密度的檢查儀器是用超音波檢測腳跟骨,但這種檢查僅可作為篩檢,建議骨質密度之測定仍應以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(DXA)為依據。

 

檢測結果以骨質密度與30~35歲達骨質高峰期之成人比較所計算出的T值(T-score)來判定,若是T值>-1為正常;若-1>T值>-2.5表示有骨質缺乏,即應提高警覺,改善不良生活習性,與醫師諮詢,並定期追蹤;或者T值<-2.5則確認為骨質疏鬆症,應進一步的接受評估與治療。

 

【治療篇】

 骨密度可以增加嗎?

 面對骨質疏鬆的治療,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使骨本穩固,且能降低骨折的發生率。

 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、骨鬆學會理事吳至行表示,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有諸多進展,除了達到有效預防骨折外,目前已有1年1針的新藥問世,希望提高用藥順從度,讓療效不打折。

 吳至行指出,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的療效,主要以能否增加骨密度以及預防骨折發生為評估標準,而現行的治療藥物包括雌激素、雙磷酸鹽、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控劑、抑鈣激素、合成副甲狀腺素及鍶化合物等,都能達到一定療效。